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唐诗宋词里有众多赞美老师的最佳古诗,父亲和老师都是以严厉的形象出现。而今天流传下来的很多诗词,由于现代语意、语境的变化,诗句的本意也发生了变化,成为赞美老师的诗词名句。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赞美老师的最佳古诗句吧!

  赞美老师的诗句

  1、《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唐-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此诗运用借代的修辞,以桃李代学生,绿野堂指的是唐代裴度的房子名。这首诗通过写裴度房子不用种花就占尽了万物的精华(房子显眼气派)。表现了对一个老师桃李满天下芳名远播的赞美。

  2、《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原句本意描写了男女别离时的心情,后被人用来形容老师为学生操劳到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3、《咏怀古迹五首》

  唐-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落叶飘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堪当我的老师。宋玉不仅开启了文人“悲秋”的传统,还成为后世诗人心摩手追的榜样。

  4、《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本意为盛赞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现在多用来赞扬老师,形容老师循循善诱,身教言传,像润物的春雨一样默默奉献,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和爱戴。

  5、《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现在多形容老师无私奉献的品质。

  6、《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

  唐-齐己

  丰衣足食处莫住,圣迹灵踪好遍寻。

  忽遇文殊开慧眼,他年应记老师心。

  7、《新竹》

  清-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一个人能够超过老师和前辈,是因为老师和前辈的养育和培养。

  8、《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节日是为了铭记感恩老师的培育和付出。

  教师节,别忘道一句:老师,节日快乐!

  赞美老师的名言

  1、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刘基《题太公钓渭图》

  2、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4、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杜甫《野老》

  5、灵师皇甫姓,胤胄本蝉联。——韩愈《送灵师》

  6、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韩愈《听颖师弹琴》

  7、闻道厍阴山水好,师行一一遍经过。——张籍《送僧往金州》

  8、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9、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10、王子停凤管,师襄掩瑶琴。——李白《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11、师住稽亭高处寺,斜廊曲阁倚云开。——张籍《送稽亭山寺僧》

  12、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13、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佚名《对联》

  14、天子号仁圣,任贤如事师。——杜牧《雪中书怀》

  15、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杜牧《雪中书怀》

  16、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冰心《冰心》

  17、军装乘晓发,师律候春归。——苏锲《奉和圣制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

  18、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韩愈《送灵师》

  19、蹇蹇三事,师师百僚。——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歌公卿第八》

  20、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郑燮《新竹》

  21、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2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250570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lvyouxia.net/zhishi/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