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8 12:57 编辑:王明 来源:旅行侠 次
疫情后全球解封与旅游重启!旅游是一场最有意义的社交活动,也是心情的调味剂,而当疫情爆发,全城封禁,每个人都只能呆在家里的时候,就像吃饭失去了盐,索然无味,而当几个月迟迟无法恢复的时候,一种压抑就会弥漫开来。
2020年1月26日,文旅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暂停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紧急通知》,当日起,全国所有旅行社及旅游企业,暂停旅游经营和旅游产品,从这里开始,旅游业开始从近年来高速稳定发展急转直下。针对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中国旅游研究院表明,2020年全年旅游总收入负增长达到19.5%-29.5%。
为重启旅游,世界各大旅游组织和各国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
世界正在谨慎地逐渐地解除禁闭,旅游目的地正在谨慎地放松针对新冠病毒的旅行限制,全球3%的旅游目的地现已采取放松旅行限制的措施。从旅游复苏看,由于全球各地区旅游受影响不同,亚太区预期将最快复苏。复苏将从2021年开始,世界旅游组织调研显示,预计国内需求将比国际需求更快复苏。大部分国家将在2020年最后一个季度看到复苏迹象,但主要还是在2021年。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国际旅游复苏更为乐观,认为可能将从今年开始复苏,而对美洲情况最不乐观,认为最不可能在今年复苏;专家对欧洲和亚洲的复苏前景意见不同,50%的人认为将于今年复苏。
近日,北京市朝阳区宣布陆续解封符合条件的高风险区域363个,广州、昆明等地也发布了解除一些地方临时管控区的公告。各地在封控管理中积极落实“快封快解、应解尽解”要求,努力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1、旅游业或将迎来“报复性”消费
近年来,中国经济可谓是呈火箭式发展,已经确立为第二大经济体,国民收入也是日益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是愈发明显,而旅游业在近年来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消费者“刚性”需求,如每年的夏天,青海、三亚等地区就是避暑的绝佳圣地。结合本次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基本上所有人或是在家、酒店隔离,或是在本地小范围内散心,总而言之,如果疫情为出行套上枷锁,而当一切恢复的那天,或许就会迎来极大的反弹。所以,根据分析,当疫情结束,旅游业恢复,“报复性”消费可能性极大。
2、疫情下国民心理分析
这次疫情不仅是对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对国民心理也是蒙上了一层阴影。国民生活水平以及经济实力的增长,可支配收入越来越高,也使人们习惯性的超前消费,而由于此次疫情持续时间长,居民的隔离时间或者说隔离周期很长导致了中低产阶级出现0收入以及大量负债,再加上疫情期间物价飞涨,国民负担愈来越大,同时也体现出国民对突发性时间抵抗力较低。
据不完全统计,当疫情结束后,58%的人会选择不会旅游,处于谨慎观望,28%的人会选择出去玩,而不知是被压抑的太久还是什么原因,9%的人会选择宅在家里,5%的人会选择不知道。综合上面数据,大部分国民还是会选择谨慎观望,这次突如其来而短期未结束的疫情,对国民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以至于可能会有些扭曲,表现在,当疫情结束,很多人会出现“报复性”赚钱以及“报复性”消费。而在旅游方面来讲,大部分人都不会长途旅行,周边游的可能性会非常大且非常多。
旅游市场的发展要和疫情的防控并行,以到达“疫市并行”,由于疫情,市场变化速度加快,这就更需要各个旅游企业灵活变通,从而应对这百变的市场。最近一段时间来,市场普遍都比较看好旅游业的复苏以及价值回升,还有可能出现的“报复性”反弹。所以旅游业的恢复已成必然,而最先恢复的主要领域就是国内游。
总结:
此次疫情的爆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消费者心理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即使疫情结束了,也会有一定的恢复期,首先要恢复的就是避人心理,人是群居动物,相互协作才能走的更远。对企业来说,要做的就是整合手中的资源,迎接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市场,遵从国家疫情防控政策,市场的发展与疫情的防控并行,把握机遇,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自我升华。对个人来说,就是管好自己,调整心态,无论是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冷静平和的心态,其次就是对于中低产阶级来说,增强自身储备量,让自己有应对类似突发事件的能力。
(严正申明:未经授权,转载请注明本站出处链接,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近日有不法网站严重侵犯本站权益,已走法律程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最新标签
热点旅游资讯
最新旅游资讯
攻略景点特产资讯
猜你喜欢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旅行侠立场。